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

Mora摩:豆品新星


上個月請友人吃生日飯,我開了多間餐廳名字給她選擇,她絕大部份都去過。

生日嘛,當然是想去一間未去過的餐廳。

剩下有兩間,兩間都是名門開設的副線,最終我們在微雨的晚上,坐在摩羅街的「Mora摩」。

疫情期間時開業,聽說當時很難訂位,現在就不同了,可能是平日的晚上,餐廳得不到一半客人入座。

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

華記士多:蛋包飯回歸西灣河


聽聞在西灣河賣蛋包飯,賣到街知巷聞,但在年前搬往南區的「華記士多」,已經回歸該區。

數年前曾慕名而來,當時我的評價:「不枉跨區過來吃。」

2016年夏天,連凍飲賣$35,抵到爛。

日前要去一去康怡,順便行過來大石街,回味一下。

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

逸東餃子:炮台山的一碗番茄薯仔魚湯


也很久未踏足過蜆殼街了,大約是「俺之沾麵」與「Sushi Mori Tomoaki」結業之後吧。

月前經過此地,見到有間店名很熟悉,賣餃子為主的食店,由大埔渡江過來開分店的「逸東餃子」。

當然與「逸東酒店」沒有半點關係,純粹名字雷同。

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

倫敦:誤打誤撞飲杯酒@A Bar with Shapes For a Name


同一條街,包含社區的草根與時尚,那邊有雜貨店與二手店,這邊有間很有型的Cocktail Bar。

與好友吃過埃塞俄比亞素菜,沿住Kingsland Road向南行,經過一間賣Reggae音樂為主的黑膠唱片店,停下來看一看,好友與店主傾到興起,我在唱片架上找到些合我心水的唱片,但想到行李容量有限,還是慳回廿多三十鎊,名符其實搞搞震無幫襯。

天已入黑,沒有目的繼續行,見到有間門牌只有圖案,沒有名字,在外面看入去的格調,感覺很有型,於是即刻拿起電話問問Google。

原來是一間酒吧,而且是在World's 50 Best Bars,排名第35名的好漢,在它前面的,是香港四季酒店的「Argo」。

以圓型,三角形,正方形組成的三個圖案,背後的名字就是「A Bar with Shapes For a Name」。

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

倫敦:埃塞俄比亞素菜拼盤@Andu Cafe


疫情爆發之前一個月,我還可以在倫敦自由自在,在東倫敦Dalston飲完咖啡,就跟著「Timeout」的推介,想一試區內的非洲菜。

去到門口卻碰釘。

三年多後,與好友在此區閒逛,再次來到這間非洲餐廳門口,終於一嚐所願了。

並非是像米芝蓮兩星「Ikoyi」的級數,只是一間走價廉路線,賣埃塞俄比亞素菜的「Andu Cafe」。

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

寿司鱼がし日本一:三拖漁夫丼


今年上半年的飛行路線圖,暫時有兩張來回歐洲機票在手,中間可能加插一程三日兩夜東南亞,仍未有計劃去大部份港人口中的「鄉下」- 日本。

上年尾在台北「瞞著嗲」吃過日本魚生丼,算是叫做止一止癢,現在又要「搽藥膏」了,這天要去AIRSIDE買點東西,造就再訪「寿司鱼がし日本一」的機會。

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

久両菜:中環古蹟潮



兩年前在中環美利酒店的中菜廳「紅棉」,品嚐名廚邵德龍師傅的川菜,現在他亦是同集團,位於中環街市的潮州菜館「久両菜」的顧問。

可能是香港唯一一間,身處在法定古蹟的潮州菜。

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

愛丁堡:愛丁堡新酒廠之行@Holyrood Distillery


三月份的蘇格蘭,氣溫只得兩、三度,由倫敦坐火車到達愛丁堡的時候,冷雨沒暫停,幸好我身上的外套禦寒力強,未致於凍到舉步維艱。

同時亦冷卻不到我對威士忌的熱情。

放低行李之後第一件事,冒雨沿著Royal Mile,行去成立只有四年的Holyrood酒廠參觀,跟著google map行,大約15分鐘。

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

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(黑布街):堂堂正正坐低食涼皮


經常聽到甚麼米芝蓮是死亡之吻,魔咒等說話,凡一間食店得到飲食榜認證,外界總會覺得是悲多過喜。

尤其是小本經營,一下子未必應付得到突如其來的人潮,業主見狀就加租,好像走不出此惡性循環,其實也不盡然,有些食店早以打破「魔咒」,生意蒸蒸日上,連開分店,更得到財團垂青,邀請進駐到旗下的美食廣場。

在太子賣涼皮的「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」,年前得到米芝蓮推介,早前在旺角黑布街開分店,我光顧過本店數次,不是行去附近公園吃,就是打包回家,現在可以坐低慢慢食。

除了米芝蓮,牆上更掛了TImeout頒發的獎狀,有這兩個重量級飲食榜支持,又多了一班客源,再不只是同路人,大約是中產ABC外國人之類吧。

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

Gotthard Base:小試午餐



北角堡壘街的「人人和平」,光顧過好幾次,對面的姊妹店「Gotthard Base」,與它始終欠緣份。

有些不算是foodie的朋友(在我心目中是平時對飲食沒有高要求,好一餐唔好又一餐的朋友),若說要請我食飯,這間餐廳一直在我名單裡面,她們對同聲同氣的地方就好清楚。

不過就從未揀到這間,因為要過海(十居其九住在九龍新界),一水真的隔天涯。

上星期在附近交收,就來吃個午飯,平日的下午未算爆場,始終百多元一個午市套餐,在此區未必會受歡迎。